人類與生俱來的基因,的確決定了很多事情,例如決定了一個人的樣貌、性格與天賦。然而良好的天賦基因也需要得到後天培養,方能發揮所長. 林醫生以國粹「打麻將」起手牌的組合比喻為一個人的基本底線,指出過程如何發展,最終能否如願贏出,還得靠個人的部署(家長的培養)以及對人的策略(外在環境因素)

如何培育孩子,每對家長有其獨特的一套方式。孩子成功與否,除了看將來的職業成就,千萬不要忽略心靈上的滿足與品格的培養。有部分家長害怕浪費孩子的天賦特質,因而嘗試從基因測試入手,希望從中窺探孩子的「未來」。

 

當透過基因測試了解孩子的天賦漸趨流行,家長在決定進行相關測試之前,有甚麼需要留意?

 

孩子喜歡唱歌跳舞,是否反映他的音樂天分較高?整天蹦蹦跳的孩子,將來會是一個出色的運動員嗎?自小便拿着畫筆亂畫一通,是否藝術細胞作祟?未知往往令人感到好奇,正如孩子的未來是怎樣,父母或多或少都會花時間和心思「幻想」一番。

 

基因測試 自我取長補短

培育孩子成才,家長必需透過觀察與陪伴,不存捷徑。透過基因檢測了解孩子的天賦特質,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專科林蕙芬醫生對此抱持開放態度,但強調家長應視檢測結果為一個個人參考,在身心智全面地以取長補短的態度培育孩子,同時千萬不要與別人進行比較。

 

坊間的基因檢測常見涵蓋以下幾大範疇:

性格

Ÿ   樂觀

Ÿ   雙重性格

Ÿ   負面情緒

Ÿ   衝動

智商

Ÿ   記憶力

Ÿ   想像力

Ÿ   閱讀能力

Ÿ   領悟能力

藝術

Ÿ   表演能力

Ÿ   音樂潛質

Ÿ   語言能力

Ÿ   繪畫潛質

運動

Ÿ   耐力

Ÿ   訓練敏感性

Ÿ   運動心理

情緒智商

Ÿ   交際能力

Ÿ   自我反省

Ÿ   自制力

健康特質

Ÿ   肥胖傾向

Ÿ   二手煙敏感

 

身體發育

Ÿ   身高評估

Ÿ   強壯

上癮傾向

Ÿ   酒精上癮

Ÿ   吸煙上癮

Ÿ   一般上癮

 

一些比較抽象的範疇,例如藝術和運動,林醫生建議家長可當作是小測試,因為天分高低還要配合孩子的喜好, 興趣及培育的機會,不能強逼。至於性格的反映,家長可以取長補短,誘導孩子作全人發展。而健康特質和上癮傾向等,具一定的參考價值。例如從報告得知孩子擁有肥胖傾向的特質或是容易煙、酒成癮,家長便可從小避開高危因素,給孩子正確指引。

 

檢測後如何解讀結果,乃是林醫生最關心的一環。「我曾試過有家長拿着報告跟我哭訴,因報告指她的孩子擁有自閉症基因。」首先需要釐清一點,雖然70%自閉症由基因遺傳控制,但擁有此基因不能確診患病,必需配合後天追蹤、標準評估以及從學校拿取相關資料數據等。林醫生強調:「縱然報告反映孩子有自閉症傾向,但仍有30%機會扭轉。家長切忌自我解讀報告,以免虛驚一場。專業的輔導(counselling)則能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與恐懼,這亦成為了基因檢測後必不可少的部分。」

 

基因決定一切?

人類與生俱來的基因,的確決定了很多事情,例如決定了一個人的樣貌、性格與天賦。然而良好的天賦基因也需要得到後天培養,方能發揮所長。家長要明白,基因某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基本底線,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良好的配合,將能100%呈現與人俱來的天賦,將之發揮得淋漓盡致。然而一些外在因素,例如學習環境、生活習慣或疾病,均可以令基本底線打折扣。林醫生以國粹「打麻將」起手牌的組合比喻為一個人的基本底線,指出過程如何發展,最終能否如願贏出,還得靠個人的部署(家長的培養)以及對人的策略(外在環境因素)。「起手麻將十三隻當中,如果大部分都是索子,那麼成功贏出清一色的機會便很高。不過,無人能確保一定會成功。因為,當對手洞悉各方的牌路之後或會故意阻撓,刻意營造出一個不利的環境。又或者是個人犯錯,發生了缺牌的『小相公』事件,那就不可能成功。」

 

以上比喻說明了基本底線決定了一個人的天賦可以走得有多遠,但能否發揮至極,後天培養和環境因素,才是關鍵。性格,情商與其他天賦例如智力藝術發展, 及至一個人的成就, 都有著密切不可分的關係, 可見全人(心身智) 培育的重要性。林醫生指英國一項長達二十年的追蹤研究,歸納出一個資質平庸(IQ80-120)的孩子,他們的情緒控制能力、內省能力、學校及家庭的配合,機遇、以及家人的陪伴、支持與鼓勵等乃是讓他們走向成功的特質,而這一切比與人俱來的IQ更重要。

 

陪伴與鼓勵不能少

家長關心孩子的未來無可厚非,有人將重點放在健康;有人希望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;有人將個人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,望子成龍。不論是怎樣,父母愛孩子是天賦本質,如何培育則是個人選擇。未知的人生其實很有趣,按孩子的性格,興趣及天份加以培育,不成功也不會輸給了誰,因為過程中他們得到了學習的機會,也累積了寶貴的經驗。「以家庭作為核心,多陪伴孩子,從小與他們作良好溝通,容許出錯,切忌墮入完美主義的陷阱。而適當的支持及鼓勵,讓孩子走自己喜歡的路,往往會為他們的成長注入強心針,成功指日可待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