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住真理子的小提琴其实是张利器,手一动便即刺进心窝深处,曾听过小提琴演奏《Plaisir d’Amour》

不下十数次,惟真理子的琴音让我差点掉下眼泪。同样音符同样音色但不同演绎却能带出共鸣,这便是天赋。

横滨开会期间有缘听到真理子现场演奏,身旁日本教授欣然介绍她为日本最出色小提琴家之一,2岁开始学习,16岁时已达演奏家水平,出碟无数同时亦在各地演出。更特别是她哥哥千住明亦是著名指挥家作曲家,这晚她便演奏了两首千住明的作品,极富日本风味的感性乐章,两兄妹的音乐天赋短短十数分钟内表露无遗。

天赋的「赋」字由「贝」和「武」组成,可能在中国人眼中有钱有权便是「赋」,只是天赋应该跟钱和权拉不上关系,天赋定义甚广,很多时只要有能力做得比别人好便算天赋,但若以科学角度探讨,天赋应源自基因。

智力是最常被提及的天赋,智商极高的爱因斯坦当然是天才,而天生患蒙古症的儿童智商只得70是因多了一条第21染色体(Trisomy21),两者是极端,但绝大部份人在两极端之间的智商,到底有多少是先天又有多少是后天,早有科学研究比较同卵双生(Monozygotic Twins)和异卵双生(Dizygotic Twins)的智商,发现早期儿童(约7、8岁时)同卵双生的关系系数(Correlation)较高,但到后期便再没有明显分别,意思是说天赋和后天训练对智商发展同等重要。

除智力外,天赋还包括艺术、音乐、运动和性格等,只是这方面的研究却较复杂亦很有限,音色不敏感的人是否能成为音乐家?色盲的人又能否成为画家?从另一角度探讨,有天赋而缺乏训练又会否成功。

以自己为例,中学时写作不爱跟规则字体亦丑(依然很丑),语文老师劣评如潮,感觉无瘾便放弃,继而到加国求学更与中文写作绝缘,惟到46岁高龄在极偶然情况下被邀写专栏,从第一篇《医生会哭》开始,一写便是10年,当然现今水平仍很粗劣,但起码清楚知道自己喜欢亦能够写作。

最近在半信半疑的情况下接受Genedecode的基因测试,除惊愕报告能准确「预测」我职业应包括「医生,兽医和手术外科医生」外,更欣喜发现自己有点艺术天赋,在语言和文学两项目上竟有优势,若在早年洞悉,我的写作生涯便可能不再一样。

没有天赋跟天赋没有被发现是两回事,不要让机缘控制天赋。

了解基因,了解天赋。

莫树锦
中文大学临床肿瘤学系教授